绘神科技报|转载:4.3亿融资!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完成B轮
2025-05-31
企业动态

2025年5月27日,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的神经调控技术公司Salvia BioElectronics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4.3亿)的B轮融资,由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(NEA)和Forbion共同领投,Kreos Capital、Panakes Partners及现有股东跟投。

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核心产品MySalvia Therapy的临床试验、注册申报及商业化准备。

Salvia表示,融资后公司将持续推进其MySalvia Therapy在欧洲和美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(RECLAIM研究),并为未来上市申请和市场部署做准备。


# 重度偏头痛治疗的未满足市场

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致残性疾病,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10.6亿人其中慢性偏头痛(每月发作15天以上)占比10%–15%,即约1–1.5亿人。慢性偏头痛患者常伴随药物反应不佳、耐药或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的挑战。根据GBD和WHO报告,偏头痛为50岁以下人群首要致残原因,每年造成超过1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。

尽管口服预防药物、CGRP单抗等生物制剂近年取得进展,但对部分患者无效或存在副作用,仍存在对非药物、个性化且长期有效治疗手段的强烈需求。神经调控作为绕过中枢、可调节、非成瘾性的新策略,正成为慢性偏头痛治疗的重要方向。

 

# 植入式神经刺激结合用户主动控制

MySalvia Therapy系统通过微创植入两个超薄电极(额部和枕部),分别靶向三叉神经枕神经,传递电脉冲调节神经兴奋性,旨在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与强度。


技术要点如下:

靶点选择三叉神经和枕神经是偏头痛发作的关键通路,双点覆盖有望增强调控效果。

电极设计电极厚度小于1mm,顺应皮下曲面结构,便于隐蔽植入与日常佩戴。

控制系统患者通过穿戴式控制器可按需激活刺激程序,兼具个性化设定与即时反馈功能。

管理平台智能手机App记录使用频率、症状改善与依从性,支持医生随访与远程管理。

· 

该系统获得美国FDA“突破性医疗器械”认定(2020年),并正开展RECLAIM注册试验。早期数据显示,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从22天减少至7天,显著优于多数非侵入式设备的30%–40%改善率,展现出可调节性和持久性的初步潜力。

 

# 非侵入式设备已成熟,侵入式方案初显优势

在过去五年中,偏头痛神经调控领域已形成以非侵入式设备为主的产品体系。目前已有多款产品获得 FDA 批准,包括:


gammaCore(electroCore):通过向颈部迷走神经释放低强度电脉冲,调节脑干神经活动;




SAVI Dual(eNeura):基于单脉冲经颅磁刺激(sTMS)技术,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,缓解先兆性偏头痛;



Nerivio(Theranica):采用远程电神经刺激(REN),通过上臂佩戴设备刺激外周神经系统,调动疼痛调制机制;



Cefaly:基于经皮三叉神经刺激(e-TNS),通过额部电极抑制痛觉通路。



这类设备的共同特征是使用便捷、风险低、适用于轻中度患者,特别是在家庭场景下拥有较高依从性与接受度。Nerivio 由于操作智能化、价格低廉,在青少年与初级用户中表现良好,2 小时疼痛缓解率可达 66%

 

但在重度慢性偏头痛人群中,这些设备的治疗深度与疗效持续性仍受限。尤其对每月发作超过 15 天、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,现有非侵入式路径难以满足长期管理需求


在这一背景下,MySalvia Therapy作为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侵入式、双靶点神经调控设备,为该领域带来差异化路径。其主要技术优势包括:


更深层次的靶点干预双电极分别作用于三叉神经和枕神经,形成对“三叉-脑干”神经网络的协同调节,理论上可更有效切断偏头痛的中枢发作环路。

 

刺激方式更稳定,依从性更高采用植入电极与可穿戴控制器分体式设计,避免传统刺激器易受佩戴习惯影响的问题,提升长期使用便利性。


视觉隐蔽性强,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用户日常可无需暴露设备,不影响外观与社交,契合当前对于慢性病管理“隐私化、便携化”的趋势。


不过,作为一款需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的设备,MySalvia 也面临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的问题。目前其尚未纳入主流医保体系,实际应用的经济可及性仍有待临床价值进一步验证,尤其取决于 RECLAIM 研究的最终效果与安全数据。


未来若其在该研究中能够展现出长期疗效优于传统方案,并获得监管机构与医保方认可,MySalvia Therapy 有望成为偏头痛治疗中由轻向重演进路径中的“高阶解法”,填补重度患者当前尚未被满足的治疗缺口。



Salvia BioElectronics成立于2017年,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,致力于开发基于神经解剖图谱的微创神经调控技术,核心团队成员来自Medtronic、Sapiens、NeuroPace等企业,具备深厚工程与临床背景。目前,公司已建立自主开发、制造与临床转化能力,B轮融资后总融资金额达1.05亿美元,RECLAIM研究预计将在2027年完成首轮结果披露。